徐洁平:上海为何必将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10年10人
璞跃中国首席执行官、管理合伙人与执行董事,拥有近20年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投资、产业运营和国际团队管理经验。
在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生态中,科技企业孵化器扮演着重要角色。去年6月,《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发布,旨在发挥孵化器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的作用,持续优化上海科创生态体系,助力硬科技企业培育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方案发布后,经过市科委等部门的严格遴选,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启动建设。它们是:ATLATL飞镖创新研发中心、莘泽智星港、中科创星(上海)、璞跃中国、XNode创极无限、新微创源。
如何加快建设高质量孵化器,给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更有力的支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采访了璞跃中国首席执行官徐洁平。
上海科技创业氛围被点燃,科创密度更大
记者: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亲历者和一家外资孵化器的负责人,您觉得上海的科创生态体系近年来有没有优化?
徐洁平:璞跃(Plug and Play)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孵化器,曾孵化出谷歌,投资了PayPal、Dropbox等多家科技巨头公司。它源自硅谷,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在北京中关村成立璞跃中国总部,同年来到了上海张江。
我记得2018年春节后的头部个工作日,上海科创办领导就联系我,讨论了张江科学城与璞跃中国的合作事宜。2019年4月,在上海科创办、浦东新区政府、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领导的见证下,我们和张江集团签署了Plug and Play长三角区域总部落地张江科学城的三方协议。如今,璞跃中国长三角区域创新中心已建成运行,面积达1.3万平方米,在璞跃全球各个创新中心中仅次于硅谷总部。
2023年,我明显感受到上海的科技创业氛围被点燃了。平心而论,张江的创业氛围过去不如,因为的高校更多,科研成果在那里涌现,师生创业热情高涨。然而随着《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的政府调研和政策发布,包括张江在内的上海各个科创集聚区的创业氛围明显改善,科创生态体系得到优化,呈现出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记者:这个趋势是否会加速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程?
徐洁平:是的,我的预测是:未来10年,上海必将成为国际科创中心。与北京、深圳这两个国内领先的科创中心城市相比,上海的科创密度更大。一是上海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密度大,建设了很多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实验室;二是创新创业人才密度大,一方面吸引了很多海外顶尖科创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赛事,多维度拓展招才引智渠道;三是产业聚集带来的产业密度,上海各个产业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协同效应显著,展现出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活力。而且作为中国国际化程度蕞高的城市,上海对海外项目、国际人才很有吸引力,所以我对建成国际科创中心充满信心。
大力推动企业开放式创新,建新质共创营
记者:《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带动形成若干孵化集群,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初步建成全球科技创新企业首选落户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璞跃中国将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徐洁平:璞跃是开放式创新理论的践行者,这个理论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亨利·切萨布鲁夫提出,认为企业在研发新技术时,应该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方案结合起来,而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研发团队。为了推动大企业开放式创新,璞跃已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400多家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它们的创新需求创办加速营,从中遴选出优质的创业公司,促成它们与大企业的创新合作。与此同时,我们为面向B端(企业用户端)的创业公司寻找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推动大企业开放自身场景,与创业公司共同开展市场化概念验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磨新技术和新产品,让创业公司的创新成果解决“真问题”,实现创业公司和大企业的双赢。
比如,大界机器人是璞跃中国投资的一家上海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工业软件平台RoBIM打造出适应柔性制造的解决方案。我们促成了大界与香港置地、三一重工、住友等大企业的合作,让这家小企业加速发展。上海西岸金融城的首个公共艺术建筑“西岸漩心”就采用了大界的技术,建筑外墙像飘带般旋转,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个建设项目由香港置地开发,它是璞跃中国的大企业客户,与大界合作后取得了很好效果。
这个月,璞跃中国将发布未来5年战略计划,推动1000家国内“腰部企业”开放场景,将开放式创新传播、应用到更广的领域。过去,璞跃的大企业客户都是世界500强、中国300强这类头部企业。现在,我们计划把“腰部企业”也纳入客户名单,通过打造创新生态圈,创办先进制造、汽车与新能源、生物科技与大健康、AI新消费、零碳供应链、金融科技等6个新质共创营,让初创企业获得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全球科技加速中心,吸引各地项目来沪
记者:对于未来10年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您有什么建言?
徐洁平:我觉得上海可以在培育高质量孵化器的基础上,建设全球科技加速中心。诚然,上海要强化创新策源功能,但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成为全球科技加速中心相对容易,上海也有这方面基础。
所谓全球科技加速中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国的科技公司在本土取得成功后,愿意来上海发展,而且能像临港特斯拉中心那样依托上海的科创密度加速发展;二是吸引全球“黑科技”项目落户上海,开展市场化概念验证首秀,在各种应用场景中试错、打磨,蕞终成为成熟的高科技产品。我希望上海能举办永不落幕的“科技世博会”,为那些来自全球各地的前沿科技项目提供蕞好的加速平台。
在这场“世博会”上,璞跃中国会有积极作为。本月,璞跃中国与璞跃欧洲、浦东创投合作,将在法国巴黎设立中欧创新中心,为上海引进欧洲的科创项目,并推动中国企业“出海”。我们还计划引进德国的一个未来汽车研发项目,希望它落户上海,与各方共同谋划未来汽车的创新方案。
采访中得知,徐洁平的父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至展,母亲也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徐洁平从小对科技耳濡目染。不过小时候,他对父母从事的光学和激光物理研究并没有直观的了解,直到有一天,父亲带给他一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手持式X光探测仪,可用来探测骨折部位,他才对父母的科研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并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
这台仪器为何会让孩子对科研产生兴趣?在徐洁平看来,“科学—技术—应用”是全过程创新的三个阶段,对孩子和很多成年人来说,前沿科学研究太“高大上”了,难以理解,只有把前沿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再投入应用,才能吸引普罗大众,造福他们的生活。
这意味着,在全过程创新中,基础研究成果要一步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徐洁平从事的孵化器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是“0—1”阶段,那么孵化器的项目培育就覆盖“1—10”阶段。做强这个阶段,才能催生更多的“10—100”产业化成果,打造出千亿级产值规模的“科创核爆点”。
“虽然我没有从事科研工作,但父亲认为我现在从事的事业很有价值。”徐洁平笑着告诉记者。院士父亲的认可,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上海培育高质量孵化器的价值所在。相信随着这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将有更多的高质量孵化器成长起来,成为上海优化科创生态体系、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一支重要力量。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