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高桥村支书王晓峰整治城中村:办法总比困难多
原标题:整治城中村:办法总比困难多
王晓峰(右)走访早点摊。资料照片
“老陈啊,今天生意这么好,这个点就全卖完啦?”日前早晨8时,王晓峰来到村里的集市上,看到安徽籍摊主老陈夫妇已经准备收摊了,就热情地上前打招呼。“书记早!这个地方人多,环境好,卖早点更方便了!”听到老陈这样说,王晓峰满意地笑了。老陈夫妇俩的摊位原来摆在马路边上,灰尘多,生意并不好,在一次整治中被王晓峰劝进了村里统一设置的集市。没想到因为整治,老陈的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
整治路边摊还能给摊主拓宽“财路”,这对奉贤区奉城镇高桥村党总支书记王晓峰来说并不稀奇。村里人都知道,王书记“脑子活络”,遇事从不“两手一摊”,总能想出办法。高桥村位于奉城镇区西侧,外来务工人员是村里常住人口的16倍多,主要在村里30多家企业中打工,管理******难度很大。可王晓峰把这个曾经让人头大的市郊典型城中村管理得井井有条,这几年村里建起了幼儿园、敬老院,本地人和外来人员和睦相处。去年,高桥村还获得了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53岁的张明好来自安徽六安,十多年前来到高桥村打拼。不过,当他知道这个村子里户籍人口有1400多人,而外来务工人员却有8200多人时,曾在老家当过村主任的他凭经验和直觉判定,“管好这个村子要花大力气”。事实确实如此,外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风俗、语言各异,确实不好管。
王晓峰至今还记得,一位年逾古稀的外地老大爷租了民房搞垃圾回收,他带人******整治,对方看不懂整治通知,也听不懂奉贤本地话,蕞后找了个老乡当“翻译”才解决了这件事。除此之外,一开始外来人员之间、外来人员和本地人之间矛盾冲突也不少,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时有发生。
怎么办?经常走访之后,王晓峰发现了一个规律:外来人员普遍都是和亲戚或老乡租住在一起的,彼此熟识,如果能让外来人员自我管理,村里就省事许多。于是,几年前王晓峰和班子成员想出了个“老乡管老乡”的办法:将每5户外来人员组成一个“大家庭”,推选一名有威望的“大家长”管理******其他租户,同时村党总支成立来奉人员党支部,下设7个外来人员“片长”分片管理334名“大家长”。作为回报,房东给“大家长”每月免去50元房租。“这个方法妙在‘四两拨千斤’,不用村里提供什么资源就能让房东、租户和‘大家长’皆大欢喜,村里的治安环境、卫生情况显著好转。”
有了这些“大家长”帮忙,村里矛盾少了不少。张明好就是“大家长”之一,一次他得知高桥村2组的一名老人一直嫌隔壁的外来人员生活噪音大,影响他休息,两人之间小吵闹不断,便主动当起了“老娘舅”,说服了外来人员不制造噪音,还老人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对外来人员,村干部******管可能会引发抵触情绪,而老乡******说理,效果就好很多。”
高桥村里企业众多,八九千名常住人口中有不少就在村里的企业打工。管人,王晓峰有创新办法;管企业,他也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本世纪初,高桥村全村被列入奉城镇经济开发中心,原集体经济也都改制为民营企业。当时,王晓峰面临一道选择题:是用光几十年积累的企业转制款坐等开发,还是将这些积累通过投资发展再生产?“只有选择创新发展之路,高桥村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王晓峰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论证,决定建造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招商引资、筑巢引凤,还回购了因转制款不到位而闲置的厂房,30多家企业陆续落户高桥村。
一个村书记有如此魄力,这让不少人对王晓峰印象深刻。不过,更让人惊讶的事还在后面:为了******好企业,王晓峰做了很多“分外事”,比如他曾带领班子成员身穿蓝色工装服,拿着抹布在油腻腻的厂房里打扫卫生,累得满头大汗。还有一个晚上,一家租赁企业因变电箱故障导致暂时停产,按理说这事和村里没关系,企业可以内部排查故障。可王晓峰得知后马上赶到现场,主动协调企业和相关部门,一直忙到次日凌晨,完全解决了变电箱故障后才离开。
很多人看不明白:企业都已经落户了,村里只管收租金就行,村书记怎么带头“自我加压”揽事儿?面对这样的疑惑,王晓峰笑笑:“企业发展得好,村里才能有更多收益,公共******以及村民福利才有保障,所以为企业******也是村委的重头工作,咱可不能企业落户前、落户后‘两张脸’。”
艾格服饰有限公司在高桥村有个仓库,员工有200多人,公司小食堂不够吃,统一订客饭的话容易“冬天菜凉夏天菜黄”。可别小看了“用餐难”,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不少员工流失,企业负责人非常着急。王晓峰知道情况后,决定在村里办一个“企业食堂”,专供高桥村的企业员工使用。很快,这个企业食堂就办起来了,饭菜可口、价格低廉,广受好评。其实村里办这个“企业食堂”根本不赚钱,但王晓峰还是觉得值:“这个食堂留住了打工者的胃,也留住了打工者的心!”
如今,高桥村可支配收入已从原来的2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万元,村固定资产从原来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600多万元。
王晓峰的这些创新管理******办法,到底是怎么想到的?“村里人说我脑子活,其实很多还是笨功夫、土办法。”王晓峰告诉记者,“笨功夫”之一就是扎扎实实走访调研。只要没什么大事,他每天早上都要在村里走一圈,去企业里转转,到街面上兜兜,到出租房里和外来人员聊聊。“看似在闲聊瞎扯,问题可能就在谈话中浮现了,通过大家一起‘头脑风暴’,解决办法可能也有了。”
走访中,外来人员反映家里孩子没地方上幼儿园,王晓峰和班子成员几经协调引来资源,在村里建起了一个8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外来人员提出村里没地方上厕所,村委会及时建起10座公厕解决了这一难题;来奉人员相亲会、家庭卡拉OK大赛、家乡戏曲大赛、来奉人员运动会……一系列活动的推出,让高桥村的外来人员“漂泊感”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把高桥村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蕞近,王晓峰又“脑洞大开”了:村里农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他和班子成员正在积极洽谈一个外地的滩涂改造项目,如果成功的话,高桥村的农业将又有数千亩土地的发展新空间。“当村干部必须‘眼里有活’,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我年轻时当过4年消防兵,碰到困难就退缩可不是我的作风。遇到事情多琢磨琢磨,‘脑洞’可以开得大一点,办法总比困难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