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又闻《流波曲》大型多媒体孙文明二胡情景音乐会举行
随着《流波曲》再次响起,“江南孙氏二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汝艺一袭长衫,手执铜管胡琴,在舞台上化身一代琴师孙文明,带着观众走近孙文明的一生。昨晚,重释“文明”——大型多媒体孙文明二胡情景音乐会在奉贤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上演。
奉贤是《流波曲》的故乡,也是孙文明艺术人生的归宿之地。从颠沛流离学艺卖艺到登上中国民族音乐高等学府的殿堂,孙文明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客座教授。20世纪90年代,汝艺在上音接触到由孙文明演奏的录音母带。从此,汝艺投身于孙文明二胡技艺的研究、复原工作,并于2017年举办全国首场孙文明二胡作品全版独奏音乐会。此次音乐会,也是汝艺三十余载教学研究成果的创新再现。
汝艺解释,这次音乐会主题之所以叫重释“文明”,既指对孙文明二胡艺术的重新阐释,更是指“重新释放”。音乐会将孙文明二胡所蕴含的韵律风格与审美情趣与西洋管弦乐配器有机结合,导演、编剧仪赓表示,首演版本已是第八稿,孙文明和阿炳、刘天华的不同之处在于,孙文明好像一位行吟诗人,半生颠沛流离,足迹走过浙江、江苏、上海,他走到哪里,就将二胡艺术传播到哪里。音乐会采用情景器乐剧的形式,五首代表曲目贯穿戏剧性的一生,更容易让观众感受他生命中的吉光片羽。
编曲配器徐坚强特别采用管弦乐队,根据不同曲目和曲风进行不同情绪的烘托。“保证孙文明优美动听的旋律不随意改动,是我进行编配的基本底线”,在此基础上,他融合了个人音乐观念,运用管弦乐队,在和声、配器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色彩的合理编配,重构孙文明经典、增强时代气息、点缀艺术趣味。
一道弧形纱幕,成了音乐会舞台与戏剧舞台的屏障。随着曲目的演变,多媒体投影时而是宏大的时代背景,时而是孙文明内心精神世界的外化,多媒体总监程瑜怀将舞台空间、多媒体和灯光有机融合,不仅构建了多维时空,与音乐情景交融,更衬托出音乐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使整场音乐会的视听呈现出浑然一体的效果。
在音乐监制吴强看来,孙文明的音乐,如二胡艺术画卷中那一抹丹青,他是二胡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坚实背影,也是今天的民族音乐人继往路线上的灯盏。也因此,为推动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孙氏二胡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奉贤区和上海音乐学院将共建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孙氏二胡艺术”传承研究基地,昨晚基地揭牌。
民族音乐系主任刘灏教授感慨,沿着孙文明先生的艺术理想,汝艺也将一路行走,一路传播。这场音乐会带着观众在回望和沉淀中追寻着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追寻着音乐的独特力量。(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