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隍庙现状统计之江苏篇(含上海)
在南京鸡鸣寺一带,建于明洪武年间,为南京城十庙之一,现已无存。
利用状况:曾用作缝纫机厂,现为居民区。
备注:另有古城隍庙在府治汉西门大街,久已无存。
在南京市溧水区,位于旧城墙北城外,始建于唐,祀唐季康,已重建并建有城隍庙商业街区。
备注:另有古城隍庙在府治汉西门大街,久已无存。
在南京市六合区,在现六合城墙遗存和文庙之间,明初已有规模,祀英布,计划复建。
年代: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初为江浦县城隍庙,县治迁出浦口城后改为玉虚观,但前殿仍奉城隍。清光绪年间重建。
祀主:监察司民威灵公周苛,附祀樊公、刘昌祖、蔡襄、卢珖、董元炳、汤和等。另陈文龙为福州府城隍。
大殿形制:硬山灰瓦,面阔三间,勾连搭抱厦。
利用状况:曾为空军地两用人才学校,现属新东方烹饪学校。
年代:始建于宋,明洪武三年建于今址。现存大殿为明代,仪门清同治十二年重建。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面阔五间,灰瓦出小抱厦(三间),******殿。
留存:存仪门至工字大殿,内存《三横四直图碑》。
文保级别: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工字殿,包括三横四直图碑和附属建筑)。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并重建部分建筑。寝殿旧址移入宝莲寺大殿。
利用状况:曾为车辆制造厂、交通工具制造厂、杂秆纤维厂、棉线厂、头部线厂等。现恢复道教活动。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府城隍庙东侧)。
年代: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清嘉庆二十年重建,相传为周瑜故宅。
祀主:待考,兼任七省漕运都城隍。
大殿性质:硬山灰瓦,面阔三间,勾连搭抱厦。
留存:存仪门、大殿及抱厦,东路存两进建筑。
利用状况:曾为察院场民办小学,现为察院场社区活动中心。县城隍在府庙供奉。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府城隍庙西侧)。
利用状况:旧址现为居民区,县城隍在府庙供奉。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路街区内。
祀主:原有提议以张明为城隍,未采用而祀于配殿。
留存:存寝殿(后楼)和配殿。部分碑刻存于府文庙。
利用状况:现为民居,县城隍在府庙供奉。
祀主:护国常熟县城隍之神,灵佑侯。
留存:存一楼房,另有部分古树残石,石狮子一对移于昭明太子读书台。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后方开辟园林。
年代:清雍正十一年以钱谦益故居改建。
祀主:襄顺昭文县城隍之神,灵佑侯。
留存:存古银杏和残石,卷云石移至虞山公园。
利用状况:曾为虞阳小学,现为居民区。
年代:始建于宋,明洪武三年移于现址,清光绪年间重建。
留存:存古银杏和残石,卷云石移至虞山公园。
利用状况:现新建仿古建筑为昆曲博物馆。
年代: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面阔五间,灰瓦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并重建戏台。
利用状况:曾为厂房,现修缮为景点。
年代: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西南张陵山,现重建为张陵禅寺。
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原名昭灵侯庙,又名禊湖道院,祀李明,百姓习惯称为城隍庙,存大殿、偏殿殿和石桥,现为吴江控制保护建筑。
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车坊镇大姚村,相传始建于明,现为重建。
在今扬州市广陵区石塔寺和旧江都县署附近,供广陵忠佑伯,现无存。
年代:始建于唐,宋元符二年、明正统四年、万历七年、清雍正年间、咸丰四年多次修复。现仪门和大殿、二十四司仍为明式样。
大殿性质:单檐歇山,面阔五间,灰瓦出抱厦(五间硬山)。
留存:大门至大殿建筑群保存完整。
文保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利用状况:曾为药厂、医院用房、住宅,现已恢复道教场所。
年代: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现存建筑为明建清修。
大殿性质:硬山灰瓦,面阔三间,出抱厦(三间硬山)
留存:存大殿及抱厦,厢房和后寝疑似留存。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山门被拆)。
利用状况:曾为粮食局,现为佛教宝严寺所占,城隍在西郊文昌庙恢复祭祀。
位于盐城市东台市,始建于明崇祯元年,清乾隆三十六年扩建。现庙迁至西溪重建并作为道教协会。
位于扬州市宝应县,始建于明洪武四年,祀忠佑伯,前有城隍庙桥,现庙和桥均无存,旧址占为宁国寺,仅留城隍庙街地名。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堡城村(扬州城遗址唐子城内大都督府旧址)。
年代:始建于宋,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
位于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搜盐所),明末所移于仪征后改城隍庙。原庙已毁,现已恢复并作为祭祀场所。
位于南通市海安市,非古县治。由上海城隍庙投资计划新建城隍庙和商业街区。
年代: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现存建筑为民国。
文保级别: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山纪念堂)。
利用状况:民国时改中山纪念堂,曾为饭店,现作为辛亥革命展馆。
利用状况:曾为小学,现作为景点。
年代:始建于元至大年间,明洪武二年迁现址,现存建筑为清。
留存:存仪门戏楼和西偏厅、外戏台。
保护状况:因原址建商场,旧建筑拆解重建。
利用状况:曾为学校、少年宫,现为景观建筑。
年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建筑为清。
文保级别: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瀛园)。
利用状况:瀛园现为景点开放,城隍庙旧址为电影院。
位于无锡市江阴市,庙已无存,状元亭(原在文庙,后迁城隍庙)移至中山公园。
位于泰州市靖江市,始建于明成化十年,祀水部尚书灵应侯兆正涛,旧址拆除建人民会堂,于西郊公园恢复城隍庙并作为道教协会。
年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七年。
文保级别: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戏楼)。
年代: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建筑为清。
大殿形制:硬山灰瓦,面阔三间,勾连搭抱厦。
利用状况:曾为厂房,现已恢复道教场所。
在淮安市淮安区,旧址现为总工会,已无存。
清江浦府城城隍庙(淮安府城隍庙)★
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区轮埠路(清河县城隍庙在水渡口)。
位于盐城市亭湖区旧县城东北角,现无存。
年代:始建于宋,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
位于镇江市丹阳市西门大街,与原县署、文庙比邻,现无存,旧址为幼儿园,有计划复建。另外城内仍有城隍庙会。
位于徐州市铜山区青年路266号大院处,始建于明洪武二年,祀纪信,现无存。大殿三间歇山出抱厦(断檐升箭口三间)
宿迁县城隍庙分庙(显佑伯行宫)★
年代: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存建筑为清末。
文保级别: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敕建显佑伯行宫)。
利用状况:原为民居,现为景点建筑。
备注:该处为分庙,原城隍庙在项王故里北首,始建于宋,已无存。
位于徐州市邳州市邳城镇,始建于宋,祀米芾,现无存。
位于徐州市丰县,已无存,仅存城隍庙街的地名。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无存,现有城隍庙市场。
年代:始建于宋政和四年,现存照壁为明洪武三年。
留存:存照壁、古井、残石和古树等。
文保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方塔园)。
年代: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现存大殿为民国建筑,部分园林建筑为清末。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面阔三间,灰瓦工字殿(三间歇山)。
留存:存大殿、寝殿以及花园(东园&潘氏旧园,现都归入豫园)。
文保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城隍庙)。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并部分重建。
利用状况:豫园点春堂曾为小刀会起义指挥部,曾都由豫园商城利用,现庙宇本体为道教场所,豫园为景点,湖心亭和部分旧址为商业建筑。
年代:始建于明万历元年,太平天国时毁于清军和洋***队,清光绪十年重建。
留存:存仪门戏台、寝殿和园林(曲水园)。
文保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曲水园),青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并重建建筑群。
利用状况:青浦教案事件旧址,曾为青浦博物馆,现为道教活动场所,曲水园为景点。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川沙街道川沙城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祀广扬卫指挥昭武将军威灵公。现为重建。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故城内,原有五进规模,现仅存遗址。
地址:上海直辖市青浦区朱家角镇。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面阔五间,灰瓦出抱厦(五间歇山)。
地址:上海直辖市浦东新区六灶镇。
年代: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道光初年重建。
大殿形制:悬山灰瓦,面阔三间,出抱厦(悬山三间)。
地址:上海直辖市浦东新区航头街道四组。
年代: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现存建筑为清。
大殿形制:硬山灰瓦,面阔三间,出抱厦。
利用状况:现恢复祭祀,仅十五开放。
地址:上海直辖市青浦区重固镇章堰村。
大殿形制:硬山灰瓦,面阔五间,出抱厦。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大殿疑已翻建)。
利用状况:曾为学校和仓库,现恢复道教活动。
年代:始建于明隆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
位于上海奉贤区庄行镇邬桥社区张塘村。祀李待问,现为新建。
在上海奉贤区柘林镇,柘林为明代所建城堡,现城隍庙则为新建。
位于上海松江区广富林街道,为16年新建,和关帝庙、三元宫组成一体。供奉松江府城隍、娄县城隍、富林城隍。
年代: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明洪武三年移现址,现存建筑为清。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面阔三间,灰瓦出小抱厦(三间歇山),工字殿。
留存:存大殿至寝殿和园林(并入秋霞圃)。
文保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秋霞圃、城隍庙)。
利用状况:曾为嘉定博物馆,现恢复道教活动,秋霞圃为景点。
位于上海直辖市崇明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屡毁屡建,已无存。
位于上海崇明区堡镇,仅存石狮,现为不可移动文物。
年代:始建于宋建隆二年,现存大殿仍为明构。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面阔五间,灰瓦出抱厦(三间歇山),工字殿(廊自大殿通仪门至大门)。
留存:存仪门至大殿建筑群及元辰殿、财神殿。
保护状况:迁建至护城河外并新建建筑群。
利用状况:现恢复道教活动,原址为商业用地。
年代: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现存建筑为清。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面阔五间,前出抱厦。
留存:存仪门、大殿和月台(搬至庆云寺做大雄宝殿),原址有古井和银杏。
文保级别:泰兴市文物保护单位(庆云寺)。
利用状况:曾为小学,原大殿现挪用为庆云寺大雄宝殿。现又新建城隍庙为道教场所。
年代: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现存建筑为清。
大殿形制:单檐歇山,灰瓦三间,出抱厦(硬山三间)。
保护状况:已修缮完好并恢复建筑群。
位于南通市海门区刘浩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祀戚继光。现为重建。
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始建于宋,明洪武三年重建于现址,久已无存。现已重建。大殿应为五间硬山。
年代:始建于清康熙十九年,现存建筑为清末。
文保级别: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快速开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内容,还可以评论、转发微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